新闻资讯
NEWS四月的最后几天,颍河畔的柳絮轻得像一群迷路的白蝶。我在暮色里走过神垕古镇,青石板路像被钧瓷釉色洇染,反射出千年前大禹铸鼎时的余温。远处钧官窑址的遗址博物馆,正用现代玻璃幕墙捕捉着落日最后一抹赤焰,那轮廓恰似窑工拉坯的弧线,将暮春与初夏的釉色一并挑起。
许由的井在紫云山半腰青了千年,井水里浮着细碎的槐花,像是古老的月光。山脚下的药王殿前,麦浪正把神垕的天空熨烫成瓷器开片的纹路。老槐树下,制陶的手艺人用竹篾划开泥坯,指尖流淌的纹路与大禹治水时的波澜暗自呼应——这是禹州人骨子里的匠心,用双手将无形的岁月烧制成有形的器物。
最耐人寻味的还是那片药田。金银花与金银草在晨露中低语,仿佛一个个小型的钧窑,正在孕育着属于它们的窑变。而药王孙思邈的传说,也在小镇的巷弄间流传,与药草的芬芳交融,成为这片土地独特的气息。
当暮色四合,颍水泛起粼粼波光,仿佛是一炉钧瓷正等待着开片。禹州的初夏,像一件未完成的作品,等待着时光的最终点睛——那是一场窑火与青青子衿的对话,古老与新生的交响,在这片土地上静静奏响。